close
孩子出現無法接受的狀況該怎麼辦呢?
.
.
某日我在工作時,突然接到老師來電,主要是我們沒有參加親子座談,所以老師用電話聯繫的方式來溝通與表示關心。主要有三個方向:
.
1.關於孩子有沒有什麼問題想要詢問
我腦海中迅速瀏覽過一遍最近與女兒相處的狀況,我提出了認識同學、在餐椅上吃飯、需要父母陪伴 三件事情。
.
*認識同學
接女兒回家後我常常會問她,在學校有沒有跟同學一起玩?同學叫做什麼名字呢?
她常常都是回答**哥哥,我跟**哥哥一起玩,我聽完總是覺得很疑惑。因為**哥哥是朋友的雙胞胎兒子,當初因為朋友的介紹來到這間學校,但因為朋友夫妻的時間規劃,兩三週前已經將雙胞胎哥哥轉學到附近的私立幼兒園了。在他們已經轉學後的好一陣子,還常常聽到女兒這樣回答我。我想也許是在她剛到這個陌生的環境時,兩位小哥哥主動陪她玩,真的帶給她非常大的溫暖;所以起初我總是耐心的回答她,跟她說**哥哥已經沒有在這個學校,他們轉去別的學校了。她聽完後有好幾次回答我:「我就想要跟**哥哥一起玩!」我聽了有點不捨,同時也非常感謝朋友及他們的雙寶兒子。
直到後來,我慢慢會跟她說,媽媽也想要知道妳還有沒有跟其他同學一起玩?也想知道其他同學的名字,妳以後也跟媽媽說還有哪些同學跟妳一起玩好嗎?她會默默的點頭,但我之後再問她同學的名字時,她還是說不出幾個名字,甚至有時候連媽媽的名字也進去了😅。
我跟老師說:「問她同學的名字她都不太清楚。」老師說:「會嗎?她在學校看到老師拿著照片時,都會自己過來認照片、說名字呢!」我才意識到可能不是媽媽想的這樣。
.
*在餐椅上吃飯
我跟老師說:「我知道學校都讓他們直接坐在小桌子、小椅子上吃,因為學校有同儕的力量、有老師約束;在家裡我們本來都讓她坐在餐椅上吃,可以一口氣吃完再下來、掉也直接掉在桌上、她也不會亂跑。」我們在意的是她會亂跑這件事情,如果不坐餐椅,她很容易吃到一半會跑走,但她最近一直要求不坐餐椅,想要跟我們一起坐在茶几上吃飯,我們最近蠻困擾的,也還在處理這件事情。老師說她會跟女兒說。
.
*需要父母陪伴
我跟老師說:「我不知道是不是某個階段的關係,以前1-2歲有一段時間,她很可以自己獨處,也可以自己玩玩具玩一兩個小時;但最近很頻繁的需要人陪,有時候玩玩具也要爸爸或媽媽陪在旁邊才肯玩。我們其實都有抽出一些時間陪她玩了。」老師聽完後說:「下次媽媽可以跟她說,等媽媽做完(目前在做的事情),就去陪妳。」我聽完突然覺得,這件事情我好像知道,只是我忘記了,忘記了小孩需要很明確的回覆;她才會知道,媽媽忙完就會過來。我後來似乎很常都是說「等我一下、等媽媽一下。」我真的忘記了。因為生活上有太多事情,會去忘記這一些「多說幾個字」,就可以讓孩子有安全感的小事。
老師,因為是老師,每天專注在孩子的這些事情上,所以用他們的專業成為父母和孩子有問題時的橋樑。
.
2.女兒在家吃飯的狀況
老師問我:「妞妞晚餐在家食慾好嗎?」我想了一下說:「我最近這兩週比較常煮,她吃的飯量蠻大的,有時候一直添飯,我和爸爸都會懷疑她真的有辦法吃這麼多嗎?但她真的一直吃。」老師說:「她很會吃沒錯,在學校最近吃完兩碗飯後還會要第三碗,我們主要是怕影響她晚上的食慾、也怕她會不會不知道飽的感覺;如果她回家食慾不好,那我們中午的飯就會讓她少吃點;如果她回家食慾正常,那我們就再多讓她吃點。」我聽完說:「嗯嗯嗯⋯回家食慾都算正常耶!」同時,我也感動於老師的用心。
.
3.女兒會鄙視新同學
老師說:「妞妞看到新同學一直哭會覺得很吵」、「妞妞有時候會想要自己一個人,如果一張桌子只有她,有別的新同學過去坐在旁邊,她會說:這張桌子只能坐一個人」。
媽媽聽完簡直無法接受,馬上跟老師說:「老師跟我說這個,我會好好跟她討論,我不會用很嚴厲的方式。」(其實我心裡已經很想直接抓女兒過來教導一番,但我知道一定要好好用說的,不然可能會適得其反。)
這件事情對我來說真的很嚴重,媽媽從來也沒有做過這種事情,字典裡也不會有這種行為出現;同時,在大人的世界裡,這會是一種傷害的行為。
晚上洗澡的時候,我先稱讚女兒在學校吃飯吃的很好的事情,隨後問女兒說:「妞妞,最近班上是不是來很多新同學?如果新同學哭哭的話,妳可以怎麼做呢?」女兒回我:「不知道。」我又問她:「妳是不是覺得同學在旁邊哭哭很吵?可以哭哭嗎?」
她說:「對,很吵,不可以哭哭。」
我說:「那他們為什麼哭哭?是不是他們剛來到新環境,覺得很陌生、覺得害怕,所以才哭哭。妞妞剛來學校的時候是不是也有哭哭?」
她回我:「沒有吧!」
我說:「好,妞妞比較勇敢,沒有哭哭,但是每個人對於新環境的適應能力不太一樣。那你剛來這個學校的時候,有沒有覺得陌生和害怕?因為全部的同學都不認識。」
她回我:「有。」
我說:「那妳剛來的時候,**哥哥是不是會來陪妳一起玩,妳就比較不會害怕了?」
她說:「對!」
我說:「那下次如果有同學哭哭,妳可以跟她說,不要哭哭,我們可以一起玩;妳之前曾經不是有新同學哭哭的時候,妳跟他說:媽媽等一下就來了。你忘記了對不對?」
我又重複問她:「妞妞,媽媽再問妳一次,如果下次有新同學哭哭,妳可以怎麼做呢?」
她說:「不要哭哭,我們可以一起玩⋯」
我說:「對,妳很棒喔,這樣子,同學慢慢就不會害怕了,我們要學著當一個溫暖的人。」
爸爸回家後,我跟他說了這件事情;同時,我在爸爸面前又問一次女兒:「妞妞,如果新同學哭哭妳可以怎麼做?跟爸爸說好嗎?」
女兒說:「不要哭哭,我們可以一起玩、一起看書⋯」(看來,女兒終於慢慢懂了。)
 
關於「這張桌子只能坐一個人」這件事情,我在洗澡的時候有跟她說,學校的桌子是大家都可以用的,如果妳想要自己一個人,可以去旁邊、或是做自己的事情,但是不可以不讓別的小朋友坐喔!她回我:「我就想要自己一個人。」
我覺得她可能還沒有接收到我想要傳達給她的訊息,或是這是這個階段的發展過程。等到爸爸回家,我也跟爸爸說她可能還沒有接收的很完全。於是,爸爸對她說:「妞妞,學校的桌子是大家都可以用的,家裡的桌子才是妳自己的。同學想要跟你坐同一張桌子,是不是喜歡跟妳一起玩?」
她聽完後沒有說什麼,這是好事,代表她有在思考。爸爸媽媽也努力的觀察看看、或是再問問看老師這樣的狀況有沒有改善。
 
這是個漫長的過程,不斷修練著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灰色地帶,謝謝老師讓這個地帶日漸明確,也謝謝這通電話親師座談。☺️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凱小姐 的頭像
    凱小姐

    凱小姐

    凱小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